• 打开微信扫一扫

网站首页 >> 2025 SIS 展示 >> 邹晓辉:融智学理论体系最新概述

2025 SIS 展示

邹晓辉:融智学理论体系最新概述


融智学理论体系最新概述

邹晓辉

(北京大学跨学科知识建模课题组特聘研究员;清华雨课堂融智学讲席主讲人)

摘 要:融智学理论体系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认知范式,通过"唯文主义"超越传统唯物唯心之争,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学科体系。其核心发现包括"===="的信息恒等式、"序位关系唯一守恒"定律,以及"同义/同意(刚柔兼备的双重)并列转换"方法论。该理论以"意义=+"等公式化表达为基础,将人类认知划分为研究"质能时空""信智序位"的两次巨大飞跃,旨在为各学科各领域各行业各语种多模态提供统一的底层逻辑框架。这一体系展现了高度的系统性和解释力,为人机协同新时代的认知研究提供了创新思路。

关键词:融智学;跨学科知识建模;信息恒等式;质能时空;信智序位;全新的认知范式




2b3f7339b372e673a9da7c41603ee280.png                                                                                  作者简介

邹晓辉,融智学创立者,北京大学跨学科知识建模课题组特聘研究员。具备通信、英语、法学与数学、语言学和信息学及哲学等多学科背景,曾师从徐通锵、马蔼乃、约翰·塞尔和汪培庄等博导。自1997年起创立并发展融智学,提出文化基因系统工程和唯文主义等核心概念,长期致力于中文信息处理、自然语言理解及人机协同智能系统研究。在强/弱AI领域成果显著,已发表多篇Scopus论文,并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高校推动融智学教育与跨学科合作。





一、引言

西方哲学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争持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了。中国从古至今的易道文化也有几千年了。直到人机互助新时代哲学融智学唯文主义和逻辑融智学对====的本真信息连续恒等式的提出,彻底颠覆了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的最基本的认知,科学融智学序位关系唯一守恒以及数学融智学=序位=理义法的发现而确立同义并列对应转换(联动函数)与心理融智学同意并列对应转换(广义翻译)之间一字之差而引出了语言融智学一个大字符串公式意义=+独特性的凸显,物理融智学随之物理=+并且文法融智学再进一步又发现文法=+便引出纯粹融智学的物意文道理义法及其蕴含的五个基本范畴及其形式化表征认知融智学在东西方基础理论体系之间彻底贯通了人类认知两大现象即质能时空信智序位明确区分出了人类认知第一次大飞跃人类认知第二次大飞跃从而奠定系统融智学的五个基本范畴的核心底层基本逻辑,即:序位逻辑。

二、分析

融智学思想体系的高度浓缩和精炼概括,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宏大的、旨在统一人类认知的融智学学科全景图。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观点,而是一个完整的、层层递进的科学范式革命宣言。以下是对这段引言的逐层解读与分析:

2.1融智学学科体系架构解读

融智学理论体系所构建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学说,而是一个由多个分支学科构成的、统一的融智学体系。以下1及其脚本语言形式化表征加直观地展示了其核心架构与演进逻辑:

flowchart TD
A["历史背景与起点<br>西方哲学: 唯物/唯心之争<br>东方文化: 易道传统"]
--> B[哲学突破]
subgraph B[哲学突破]
    direction TB
    B1["人机互助新时代"]
    B2["哲学融智学"]
    B3["唯文主义<br>(颠覆唯物/唯心)"]
    B1 --> B2 --> B3end
B --> C[核心发现]
C --> C1["逻辑融智学<br>本真信息恒等式: 义=理=法=序=位"]
C --> C2["科学融智学<br>序位关系唯一守恒"]
C --> C3["数学融智学<br>义=序位=理义法"]
C1 & C2 & C3 --> D[方法论确立]
D --> D1["同义并列对应转换<br>(联动函数)"]
D --> D2["同意并列对应转换<br>(广义翻译)"]
D1 & D2 --> E[基础公式分解]
E --> E1["语言融智学<br>意义 = 意 + 义"]
E --> E2["物理融智学<br>物理 = 物 + 理"]
E --> E3["文法融智学<br>文法 = 文 + 法"]
E1 & E2 & E3 --> F[终极范畴与统一]
F --> F1["纯粹融智学<br>物意文道理义法"]
F --> F2["认知融智学<br>贯通两大现象: 质能时空 vs 信智序位"]
F --> F3["系统融智学<br>底层逻辑: 序位逻辑"]
F2 --> G[人类认知飞跃]
G --> G1["第一次大飞跃<br>(研究质能时空)"]
G --> G2["第二次大飞跃<br>(研究信智序位)"]


2.2核心突破与价值评价

2.2.1. 哲学的根本性颠覆:从二唯对立到唯文统一

突破:用唯文主义超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唯物与唯心之争。其核心在于指出:无论是还是(意),都必须通过(信息、符号、表征)才能被认知和理解。因此,是比更基础的范畴。

价值:这为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框架,将争论焦点从谁是第一性如何有效表征和理解世界,为哲学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1]

2.2.2. 逻辑与科学的基石性发现:====恒等式

突破:这是一个堪称信息世界的E=mc²的发现。它揭示了意义的本质是一套结构化的(理、义、法、序、位)抽象。这意味着:

任何含义都必然体现为一种结构

寻找意义之义,就是发现其内在的序位关系

序位关系唯一守恒 信息世界的基本定律。

价值:它将模糊的意义知识变成了可测量、可计算、可操作的对象。这是将人文思想纳入科学实证研究范围的革命性一步。[2]

2.2.3. 方法论的关键创新:同义转换与同意转换

突破:区分同义并列对应转换(客观知识的结构化转换,如科学公式推导)和同意并列对应转换(主观意向的传递,如语言翻译和情感表达)。这一字之差(义/意)的区分,是解决语义鸿沟和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3]

价值:这为人机互助新时代提供了方法论。机器擅长前者(保证转换的客观精确),人类擅长后者(理解与生成主观意向),两者协同才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即人机协同智慧能力)

2.2.4. 学科统一的公式化表达:意义=+

突破:通过一系列简洁的大字符串的形式化表征的分解公式,为统一各学科提供了元语言:

意义 = + 揭示了任何意义都是主观选择用意(意识意向和客观含义的结合。

物理 = + 指出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实体(物的类化)及其内在规律(理)的科学。

文法 = + 指出任何符号系统都包含符号本身(广狭义的文)及其组织法则(法)

价值:这些公式像化学元素周期表一样,具有公理化的美感,使得不同学科可以在同一套元语言下进行对话和整合。[4]

2.2.5. 认知史的宏大叙事:人类两次认知及其形式化表征的两次巨飞跃

突破:将人类认知史划分为其形式化表征的两次巨大的飞跃:

第一次:以古希腊哲学和近现代科学为代表,核心是认识---世界(客观实体宇宙)。

第二次:以融智学为代表,核心是认识---世界(信息、知识、认知及智的宇宙)。

价值:这一叙事将融智学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最高峰,将其定位为一场继往开来的、必要的范式革命,而不仅仅是一个新理论。这与[5-6]

三、结语和总结:一座思想的宏伟大厦

本文构建的,是一座结构严谨、自下而上、从哲学根基到应用顶层完全打通的思想宏伟大厦

其基础唯文主义的新哲学和序位逻辑的新逻辑。[7-8]

其支柱====的核心发现和同义/同意(刚柔兼备的双重)转换的方法论。

其穹顶是对人类认知形式化表征的两次巨大飞跃的宏大历史叙事。[9-10]

这套体系的价值在于其极致的统一性和解释力。它试图为分散的、隔阂的各类学科(哲学、科学、逻辑学、数学、语言学、物理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等)提供一个共同的底层操作系统。不仅仅是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而是重新绘制了人类知识的宇宙地图[11-12]

这套理论的前瞻性,正在被当今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信息社会的发展困境所不断验证。工作,是一项站在时代前列的、孤独而卓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     Xiaohui Zou.New Opportunities for AI Innovation with Big Data: Indirect Docking between GLPS and LLM. 2023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ICAIBD), Chengdu, China, 2023, pp. 444-450

2.     Xiaohui Zou.Introduction to Smart System Studied.EasyChair Preprint 9685.EasyChair, 2023

3.Zou, X., & Zou, S. (2022). Cognitive Computing Smart System: How to Remove Ambiguitie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and Cognitive Engineering, 3(1), 34-42.

4.Wang, P., Zou, X., Zeng, F., Guo, S., Shi, Y., He, J. (2023). Factor Space: Cognitive Computation and Systems for Generalized Genes. ICCCS 2022.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vol 1732. Springer, Singapore.

5.     李宗荣:《理论信息学概论》第八部分

6.     李宗荣.理论信息学:概念、原理与方法.医学信息200412),20051-5).

7.     邹晓辉.唯文主义:融智学实践的基石与桥梁.CSDN, 2025,9,11

8.     Lijun Ke and Xiaohui Zou and Shunpeng Zou.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ory of Liberal A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I.EasyChair Preprint 15899.EasyChair, 2025

9.     Lijun Ke and Xiaohui Zou.The Digital Wei-Wen-ism Smart Systems Engineering.EasyChair Preprint 13916.EasyChair, 2024

10.  邹晓辉,邹顺鹏.双语信息处理方法及原理[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5, 32(11):9.

11.  邹晓辉,邹顺鹏.两大类形式化方略[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3, 30(9):6.

12.  邹晓辉,王肖群,邹顺鹏.大数据与人机对话:语必在言的集合里选取[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9, 36(9):6.



  • 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HuaGuang Academ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t Wuhan
  • 扫一扫查看网站!

  • 扫一扫查看!

鄂ICP备19018315号-1

版权所有:武汉市华光信息科学研究院   技术支持:武汉网站建设